2007-02-02

存貨管不好 績效也不會好

堆積「存貨」就是堆積「資金」,存貨堆越多,產品跌價升高,會計師表示,國營事業年年都有存貨損失,代表管理沒做好,每家國營事業都應該訂出一套遵守的標準,唯有存貨管控得宜,獲利才可能改善。

勤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黃樹傑表示,企業的存貨如果沒管理好,足以影響企業存活,例如明基就是被存貨拖累,才會終結西門子的投資。

存貨的管理是否得當,存貨周轉率(銷貨成本÷平均存貨餘額),以及平均銷貨天數,可為指標。一般而言,銷貨天數最好維持在六十天內。存貨周轉率則越高,表示商品銷售速度快,生產週期順暢,產品的市場接受度高,現金週轉靈活,換句話說,表示企業的資產經營效率較高。

存貨的周轉率越低,表示企業生產的產品滯銷存貨過多,導致市場價格下跌,影響公司成本及獲利率,亦顯示公司對市場的判斷錯誤。

黃樹傑說,企業存貨周轉率的高低,依產品屬性不同,例如消費產品,為民生必需品,消耗時間快,周轉率較高; 若以資本財為主,製造過程時間長,存貨周轉率較低。

舉台糖為例,消費產品居多,周轉率比較高才為正常,但是台糖的存貨周轉率一年不出三次,等於要四個多月才能銷完一批產品。國營事業為壟斷性產業,存貨周轉率很難與一般公司比較,但主管機關必須訂定目標,督促國營事業達到經營績效。

以中油、台塑石化做比較,去年中油存貨周轉率是7.6次,比九十二年的6.8次進步,平均銷貨日數率由九十二年53.2天,進步到48天。但是台塑石化進步更多,台塑石化去年的存貨周轉率是9.31,平均銷貨天數是39.2天。

資誠會計事務所會計師薛明玲表示,存貨損失導因存貨管理不當,導致報表價值折損,例如原本價格一百元的產品,因存貨損失而剩下五十元。為防存貨損失危及公司利益,每家企業都需訂出存貨標準,並且要有存貨跌價損失的準備。

取材自 2006.11.28 工商時報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