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-02-14

E021 及時生產(JIT)Ⅱ

E021 及時生產(JIT)Ⅱ

課程簡介:

實施及時生產(JIT)時,生產現場須要作許多的改善,才能達到預期的成果。本課程討論及時生產(JIT)理念下,現場改善的一些手法,包括5S運動、目視管理、生產線如何配置,看板及採取“拉”或“推”的生產方式,這些有別於傳統的生產方法,及如何應用到工作現場的實例。

##CONTINUE##

課程單元:

單元一:5S
單元二:目視管理
單元三:生產線配置
單元四:拉或推
單元五:看板
單元六:結語及討論

課程長度:約 1 小時


>>點此進入本課程 >>點此瀏覽其他課程 >>點此進入安瑟e學苑

上完本課程有任何的問題或心得嗎?歡迎回應本文,提出您的問題,或將您的收穫跟大家分享。

E020 及時生產(JIT)Ⅰ

E020 及時生產(JIT)Ⅰ

課程簡介:

及時生產(JIT)最早源自豐田汽車特有的生產方式,又稱為(Toyota Production System; TPS),其真正的意義在消除生產過程中沒有價值的浪費,以及持續改進。本課程為同一系列的第一個課程。課程中解說豐田及時生產的真正意義,為何要追求零庫存,JIT的理念,手法及JIT適用於何種生產型態等。可對及時生產JIT有一通盤的認識,再深入到相關的各應用範圍。

##CONTINUE##

課程單元:

單元一:豐田及時生產的真正意義
單元二:浪費
單元三:零庫存
單元四:JIT的理念
單元五:JIT的手法
單元六:JIT 適用
單元七:結論及綜合討論

課程長度:約 1 小時


>>點此進入本課程 >>點此瀏覽其他課程 >>點此進入安瑟e學苑

上完本課程有任何的問題或心得嗎?歡迎回應本文,提出您的問題,或將您的收穫跟大家分享。

2007-02-13

數位學習》生達數位學習 藥不藥有一套

數位學習》生達數位學習 藥不藥有一套

【經濟日報/賴燕芳】

「正隆能,為什麼我們不能?」偶然在一場座談會聽到正隆主管簡報導入數位學習的始末及績效,生達化學製藥公司總經理室人事組課長林美娟,對於以國中、小學學歷員工居多的正隆,卻能導入數位學習並獲致豐碩成果,印象深刻。相較生達員工大專院校學歷比比皆是,她不由得興起一股 「有為者,亦若是」的豪情。

##CONTINUE##
林美娟說,按照正常程序,業務老手將一身本領傳承給新進人員,培訓他們能夠獨當一面應對客戶,大約須要費時一個月。但是數位學習課程,卻讓經驗傳承的周期,由一個月迅速縮短到即時。


過去,生達的新人訓練,必須各地辦事處新進業務員累積五人以上,才統一派回總公司進行為期十天的密集訓練,訓練期間提供車馬費、膳食費、住宿費,訓練成本所費不貲;改以數位學習方式後,改在各地辦事處就地學習,不須等待,訓練成本預估降為原來的十分之一。


託數位學習的福,林美娟說:「新藥上市的推廣期,由原來的七到十天縮短到現在的即時。」以往新藥上市,總公司就會派出訓練藥師,在每月一次的月中會,到各地辦事處講解新藥功效及如何推廣,30多名藥師常常全省奔波;改為數位學習後,訓練藥師只要在總公司製作線上教材,經由數位學習平台即時傳送到各地辦事處,傳播效率快速。


回想數位學習一路推廣至今,林美娟有無限的感慨。她說,剛開始規定每個部門指派一到二人上課,日後擔任數位學習的種子人員,參加同事經常抱怨花費太多時間。現在這些種子講師一學到新技術,就會迫不及待要求重新製作教材;不會製作ppt簡報檔的同事,如今聲、色、影、音兼具。同事從排斥到積極要求上課,其間的轉變讓她感受深刻。


在近40門課程中,稽核室副理陳昭男就上了31門課,勇奪冠軍。熱愛數位學習的陳昭男說,上完相關領域的課程後,他開始涉獵各式各樣的課程,逐漸了解其他同事的業務,不但和同事間的溝通更為順暢,眼界也豁然開朗,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。


如同有人因為買了一束花,緊接著拿出花瓶、收拾桌子、打掃環境,進而改善了整體居住環境;數位學習也是一樣,一旦改變教育訓練的方式,就能節省時間、成本和快速提升人員素質,最終在業績獲得最直接的回饋。

【2007/02/12 經濟日報】

<好文共享>如何善用數位學習提高競爭力?

如何善用數位學習提高競爭力?

須有友善的介面、符合使用者學習習慣以及符合企業目標的內容,才能協助員工與企業一起成長。

問:企業核心競爭力要想持續不衰,員工的個人知識技能以及組織整體素質、知識技能結構是否具備競爭力,都是重要關鍵因素。透過各種方法培訓員工技能,累積企業的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是企業在市場競爭所依據的優勢。但是,企業主不希望耗用太多上班時間做員工訓練。為兼顧上班時數和在職訓練,請問企業如何善用數位學習來提高競爭力?(新竹市,楊先生)

##CONTINUE##
答:建立快速且有效的訓練方法,滿足員工的工作需求,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工作。隨著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的應用,數位學習的發展也日受重視。數位學習具有不受時間、空間限制的好處,成為現代快速變遷社會中的重要學習趨勢。因此,數位學習系統要有友善的介面設計,符合使用者的邏輯習慣,協助員工與企業一同成長,才算是人力資源策略發展的最佳夥伴。透過良好的數位學習平台,可以滿足員工的工作需求,提升工作績效,共同創造企業的整體競爭力。

企業高階主管在決定中長期經營策略後,有必要思考需要具備哪些專業知識與技術,來達成經營策略所設定的目標,再檢視既有人才的情況,才能有效地規畫人才培訓計畫。


節選自工商時報 王怡心 如何善用數位學習提高競爭力? 一文

2007-02-08

<好文共享>專案管理獨派觀點:問題在管理

軟體專案管理最常遇到、最難以處理的,都是一些與技術無關的問題。真正因為技術難題造成的瓶頸不是沒有,不過比例上並不高。大多數的問題都是管理問題。錯誤的決策,錯誤的管理方式,常常是造成專案失敗一個很重要,甚至最重要的因素。

##CONTINUE##

而在管理問題裡面,隨著大家對專案管理日益重視,跟開發流程有關的問題,包含各項專案開發的步驟應該要怎麼進行,每個步驟應該要產生那些文件,文件要怎麼進行版本控制,怎麼進行建構管理(configuration management),專案開發與管理工具要怎麼運用,這些比較偏向技術面的理論,瞭解的人就越來越多了。很多原本不知道要追蹤defect (開發時所遇到的問題)的人,也從實戰中,慢慢體會應該要這樣做比較有效率了。

然而,有很多問題的根源,是導源於錯誤的認知以及心態想法上的誤解。這部份所造成的問題,影響就會非常深遠。遇到這種情況,我們通常就以『專案管理沒有做好』,這樣子一句話帶過去,以致於相同的錯誤,其實不斷地在發生。如果你沒有仔細推敲事情背後所發生的原因,以及借重前人所留下來的經驗,歷史就會不斷地重演。

為什麼會有一個與預期相反的結果?為什麼老闆願意授權,可是專案到後來還是死得很難看?公司沒有賺到應有的利潤,反倒賠到脫褲子?這裡面的問題倒底在那裡?所有的這些主管,到底應該要負擔什麼樣的責任?我們又要如何預防類似的情節不斷地在公司裡面出現?

特別是當你在一個組織裡面待久了,你會發現,模式近似的事情,會不斷地重演。這並不是因為所有的專案都是這個樣子的,而是因為這些應該要負責的主管,一直都是沿襲著既有相同的觀念在進行管理。如此一來,相同的場景,就會在不同的專案中,不斷重複的出現。

作者為資深工程師及軟體開發專案經理,經常撰寫軟體專案的文章,作品散見於資訊論壇網站及其個人部落格中,著有《在公牛身上擠奶》一書。 <閱讀原文>

如果您有專案管理上的問題,歡迎選購【TOC系列-關鍵鏈專案管理】課程,運用TOC限制理論的思維模式,幫助您解決專案管理上的問題。

2007-02-02

存貨管不好 績效也不會好

堆積「存貨」就是堆積「資金」,存貨堆越多,產品跌價升高,會計師表示,國營事業年年都有存貨損失,代表管理沒做好,每家國營事業都應該訂出一套遵守的標準,唯有存貨管控得宜,獲利才可能改善。

勤業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黃樹傑表示,企業的存貨如果沒管理好,足以影響企業存活,例如明基就是被存貨拖累,才會終結西門子的投資。

存貨的管理是否得當,存貨周轉率(銷貨成本÷平均存貨餘額),以及平均銷貨天數,可為指標。一般而言,銷貨天數最好維持在六十天內。存貨周轉率則越高,表示商品銷售速度快,生產週期順暢,產品的市場接受度高,現金週轉靈活,換句話說,表示企業的資產經營效率較高。

存貨的周轉率越低,表示企業生產的產品滯銷存貨過多,導致市場價格下跌,影響公司成本及獲利率,亦顯示公司對市場的判斷錯誤。

黃樹傑說,企業存貨周轉率的高低,依產品屬性不同,例如消費產品,為民生必需品,消耗時間快,周轉率較高; 若以資本財為主,製造過程時間長,存貨周轉率較低。

舉台糖為例,消費產品居多,周轉率比較高才為正常,但是台糖的存貨周轉率一年不出三次,等於要四個多月才能銷完一批產品。國營事業為壟斷性產業,存貨周轉率很難與一般公司比較,但主管機關必須訂定目標,督促國營事業達到經營績效。

以中油、台塑石化做比較,去年中油存貨周轉率是7.6次,比九十二年的6.8次進步,平均銷貨日數率由九十二年53.2天,進步到48天。但是台塑石化進步更多,台塑石化去年的存貨周轉率是9.31,平均銷貨天數是39.2天。

資誠會計事務所會計師薛明玲表示,存貨損失導因存貨管理不當,導致報表價值折損,例如原本價格一百元的產品,因存貨損失而剩下五十元。為防存貨損失危及公司利益,每家企業都需訂出存貨標準,並且要有存貨跌價損失的準備。

取材自 2006.11.28 工商時報

2007-02-01

【What would you do?】吵人的電視機

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經常會發生一些衝突,有的是因為人和人之間的意見不同,有的是處理事情的方法起衝突。不論什麼原因,衝突發生時,會讓人覺得不舒服,情緒低落。

在一個企業裡如果內部的衝突不斷,也會使整體的士氣低落,生產力不振,公司的獲利下降。 因此大多數的人都不喜歡衝突發生。然而,無論想如何避免,衝突依然有可能發生。

有衝突好嗎? 相信大多數都不贊同。然而,卻有人認為:「衝突發生時,若能以創意的方法解決,未必是不好?」 因此當衝突發生時,也可視為一個新的概念,思考有無更好的方法來化解衝突,跳出原來思考的限制。

以下是一個常見的衝突,看一看想一想,你會如何處理呢?

<吵人的電視機>

林小姐和八十幾歲的父親同住在一起。

每天晚上父親坐在電視機前看他喜歡的連續劇,但父親的年紀大了,聲力減退,必須把電視機的音量開得很大聲,才聽得見。

林小姐在外辛苦工作一天後,回到家裡來,希望靜靜地看看書報,或想一些事。她希望家裡可以安靜一些。

她感覺電視機的音量大了些,有些吵人。 她想叫父親將電視機的音量關小一點,但如此一來,父親看電視時就會聽不清楚,看電視節目就不會過癮。若不告訴父親關小聲一點,她就無法安靜地休息。

電視機的音量要大聲或小聲,兩者就產生衝突。



如果你是林小姐,你會怎麼辦呢??請跟大家分享你的構想吧!


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或是工作上,是否也遇到一些無可避免的衝突呢?歡迎你寫下來,聽聽別人怎麼說!

想瞭解TOC限制理論的思維程序(thinking process)如何協助你化解衝突嗎?歡迎參考安瑟e學苑的衝突化解與溝通課程。